十二篇

Cards (31)

  • 青玉案 修辭手法:
    • 明喻
    • 「更吹落,星如雨」(雨比喻彩燈繁多)
    • 借喻
    • 「東方夜放花千樹」(花​→燈彩)
    • 「星如雨」(星→燈彩)
    • 誇張
    • 「花千樹」
    • 「星如雨」
    • 借代
    • 「寶馬雕車香滿路」 (車馬→富貴人家)
    • 「蛾兒雪柳黃金樓」 (衣→盛裝打盛の女人)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鳳蕭聲動,玉壺光轉」
    • 襯托
    • 上片元夕夜繁華熱鬧景象,反襯「那人」處身燈彩稀疏的角落
    • 盛裝打扮女人爭妍鬥麗,反襯「那人」自甘寂寞、不慕繁華
  • 聲聲慢 修辭手法:
    • 疊字
    • 「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淒淒慘慘戚戚」
    • 「到黃昏,點點滴滴」
    • 反問
    • 「滿地黃花堆積,憔悴損,如今有誰堪摘」
    • 雙聲
    • 「傷心」 「相識」
  • 魚我所欲也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生亦我所欲也,義亦我所欲也」
    • 反問
    • 「萬鐘於我何加焉?」
    • 「為官室之美、妻妾之奉、所識窮乏者得我與?」
    • 「是亦不可以已乎?」
    • 排比
    • 「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官室之美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妻妾之奉為之;鄉為身死而不受,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」
    • 設問
    • 「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,則凡可以得生者,何不用也?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,則凡可以辟患者,何不為也?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,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」
  • 山居秋暝 修辭手法:
    • 象徵
    • 「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」
    • 明日,清泉象徵 清高 明亮 的品格
    • 「明月松間照」 「竹喧歸浣女」
    • 松,竹象徵 堅定 有節 的品格
    • 「蓮動下漁舟」
    • 蓮象徵 潔身 自愛 的品格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明月松間照,清泉石上流」
    • 「竹喧歸浣女,蓮動下漁舟」
    • 反用 典故
    • 「隨意春芳歇,王孫自可留」
    • 反用《楚辭》,指山野比朝廷更好,抒發對山林的喜愛&隱居的嚮往
  • 出師表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」
    • 「苟存性命於亂世,不求聞達於諸侯」
    • 「受任於敗軍之際,奉命於危難之間」
    • 借代
    • 「行陣」→軍隊
    • 「布衣」→平民
    • 「不毛」→荒蕪之地
    • 「兵甲」→軍備
    • 引用 史例
    • 「親賢臣,遠小人,此先漢所以興隆也;親小人,遠賢臣,此後漢所以傾頹也」
  • 登樓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錦江春色來天地,玉壘浮雲變古今」
    • 「北極朝廷終不改,西山寇盜莫相侵」
    • 借喻
    • 「北極朝廷終不改,西山寇盜莫相侵」
    • 北極(北極星)比喻為唐室政權
    • 引用 典故
    • 「日暮聊為《梁甫吟》」
    • 借用諸葛亮喜歡誦讀《梁》一事,寄寓對亮的仰慕 & 對自己 懷才不遇 的感慨
    • 象徵
    • 「玉壘浮雲變古今」
    • 不斷變幻的浮雲 象徵 時勢變化不定、政權興衰更替無常 → 對國前景的憂慮
    • 「日暮聊為《梁甫吟》」
    • 「日暮」象徵作者 年華老去 → 對自己無法如諸葛亮一樣報效國家感慨
  • 月下獨酌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」
    • 「醒時同交歡,醉後各分散」
    • 擬人
    • 「月既不解飲,影徒隨我身」
    • 「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亂」
    • 雙聲
    • 「我舞影*零亂*」
    • 疊韻
    • 「我歌月*徘徊*」
  • 勸學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木受繩則直,金就礪則利」
    • 「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須臾之所學也;吾嘗跂而望矣,不如登高之博見也」
    • 「假輿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絕江河」
    • 「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」
    • 排比
    • 「積土成山,風雨興焉;積水成淵,蛟龍生焉;積善成得,而神明自得,聖心備焉」
  • 念奴嬌 修辭手法:
    • 明喻
    • 「江山如畫」
    • 「人間如夢」
    • 借喻
    • 「大江東去,浪淘盡、千古風流人物」
    • 江水→時間流逝
    • 「捲起千堆雪」
    • 雪→浪花
    • 借代
    • 「檣櫓灰飛煙滅」
    • 檣櫓→戰船
    • 誇張
    • 「亂石穿空」
    • 「談笑間、檣櫓灰飛煙滅」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」
  • 始得西山 修辭手法:
    • 頂真
    • 「傾壺而醉。醉則更相枕以卧,卧以夢」
    • 「覺而起,起而歸」
    • 「自遠以至,至無所見」
    • 排比
    • 「日與其徒上高山,入深林,窮回溪」
    • 「過湘江,缘染溪,斫榛莽,焚茅筏」
    • 誇張
    • 「則凡數州之土壤,皆在衽席至下」
    • 「尺寸千里,攢蹙累積」
    • 比喻
    • 「岈然洼然,若垤若穴」
    • 借代
    • 「縈青繚白」
    • 青 → ; 白 →
  • 逍遙遊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」
    • 「中於機辟,死於罔罟」
    • 「彷徨乎無為其側,逍遙乎寢卧其下」
    • 比喻
    • 「今夫犛牛,其大若垂天之雲」
    • 反問
    • 「無所可用,安所困苦哉」
  • 岳陽樓記 修辭手法:
    • 擬人
    • 「銜遠山,吞長江」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北通巫峽,南極瀟湘」
    • 「陰風怒號,濁浪排空」
    • 反問
    • 「覽物之情,得無異乎」
    • 「微斯人,吾誰與歸」
    • 用典
    • 「寵辱皆忘」 (出自《老子》)
    • 借代
    • 「居廟堂之高」
    • 「處江湖之遠」
    • 疊字
    • 「浩浩湯湯」
    • 「郁郁青青」
    • 雙聲
    • 「瀟 湘」
    • 設問
    • 「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
    • 「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:『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』歟!」
  • 論仁 • 論孝 • 論君子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」
    • 「無求生以害仁,有殺身以成仁」
    • 反問
    • 「君子去仁,惡乎成名」
    • 「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」
    • 「不敬,何以別乎」
    • 借喻
    • 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」
    • 疊字
    • 「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」
    • 排比
    • 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」
    • 「禮以行之,孫以出之,信以成之」
  • 六國論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比
    • 「較秦之所得,與戰勝而得者,其實百倍;諸侯之所亡,與戰敗而亡者,其實亦百倍」
    • 比喻
    • 「子孫視之不甚惜,舉以予人,如棄草芥」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暴霜露,斬荊棘」
    • 「奉之彌繁,侵之愈急 」
    • 設問
    • 或曰:「六國互喪,率賂秦耶?」曰:「不朽者以賂者喪,蓋失強援,不能獨完,故曰弊在賂秦也」
    • 「齊人未嘗賂秦,終繼五國遷滅,何哉?與嬴而不助五國也。五國既喪,齊亦不免矣」
    • 誇張
    • 「較秦之所得,與戰勝而得者,其實百倍;諸侯之所亡,與戰敗而亡者,其實亦百倍」
    • 「今日割五城,明日割十城,然後得一夕安寢。起視四境,而秦兵又至矣」
  • 師說 修辭手法:
    • 對偶
    • 「生乎吾前,其聞道也,故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;生乎吾後,其聞道也,亦先乎吾,吾從而師之」
    • 「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」
    • 反問
    • 「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惑」
    • 頂真
    • 「古之學者必有師。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」
    • 「孰能無惑?惑而不從師」
    • 「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,師不必賢於弟子」
    • 示現
    • 「士大夫之族,曰師、曰弟子云者,則群聚而笑之。問之,則曰:『彼與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。位卑則足羞,官盛則近諛。』」
  • 岳陽樓記 范仲淹

    作者由洞庭湖佳景出發,借寫遷客騷人或悲或起的 覽物之情 ,說明古仁人具「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 」的志向,並抒發個人「 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 」的抱負,表述個人心志及勉勵友人( 滕子京

  • 魚我所欲也 孟子
    以「魚」和「熊掌」比喻「 」和「 」,指出 捨生取義 的人生態度是每個人都有的 本心 ,生死應以 為取捨標準,勿因一己 私慾 而喪失本心
  • 六國論 蘇洵
    借六國賂秦招致滅亡的舊事,闡明 屈辱 求和自取 滅亡 的道理,委婉地 諷刺 北宋當政者,期望君主能以史為鑑,改變對遼、西夏輸送歲幣以求相安的妥協政策,積極禦侮,以保國家長治久安。
  • 師說 韓愈
    通過論述從師的 重要擇師標準 ,批擊當時 士大夫 恥於從師 的陋習,倡導 從師學問 的風氣
  •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司馬遷
    記述了「 完璧歸趙 」、「 澠池之會 」與「 負荊請罪 」三個故事,交代了藺相如敢於對抗強秦,維護趙國尊嚴的事蹟,以及他跟廉頗兩人由矛盾到和好的過程。文中刻畫出藺相如 智勇雙全 的形象,讚揚他的 愛國情操 ,同時亦對廉頗 勇於改過 的行為加以肯定和表揚
  • 山居秋暝 王維 

    通過描寫秋日薄暮(dusk)時分, 清幽 明淨 的自然景色和山中人 恬靜 的生活場面,表達王維對閒適(悠閒安適) 隱居生活 的嚮往
  • 月下獨酌 李白
    描寫李白月下 獨酌借酒消愁 ,與 共飲共舞,藉以抒發 懷才不遇 ,抑鬱 孤獨 的情懷,但又決不為 愁思 所縛,追求精神上 逍遙 自由 的境界 
  • 登樓 杜甫
    作者登樓望見 春來大地 的景色,生起對國家 命運 的關切,帶出因 國事艱危外族入侵感慨 ,並藉劉後主、 諸葛亮 的典故,諷刺唐代宗 治國無方 ,自己卻空有 濟世 之心, 報國 無路
  • 出師表 諸葛亮
    北伐前夕諸葛亮在表中,從先帝創業 未竟 ,形勢 嚴峻 ,說到賢臣 可用 ,以及自己受先帝 知遇 ,決心「 復興漢室 」以 圖報 ,反覆規諫後主要「親 賢臣 ,遠 小人 」,希望後主不要「 妄自菲薄 」,才能完成先帝的遺志
  • 逍遙遊 莊子
    從莊子與惠子的對話,論述「 有用 」及「 無用 」的相對關係,帶出「 無用 方為 大用 」的道理,闡明只有「 無己 」,不受外物 蒙蔽 ,不拘囿於 世俗 價值觀,才可達到 逍遙 的境界
  •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
    記述作者 發現遊覽 西山的經過,以及登山和在山上 宴遊樂趣 ,並借描繪西山的 獨特 之景,暗喻自己不與世俗 同流 的情操,表達了期望與 大自然 冥合 ,不受 拘束 ,達至 逍遙 之境的思想
  •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
    借遊赤壁,懷想古人 周瑜 的功業,抒發自己謫居黃州, 年華漸老 而功業 難成 。作者 弔古 傷今 (追憶往昔,對現今狀況有所感傷),有感 物是人非 (景物依舊,人事全非),遂有 人間如夢 之嘆,並寄情 自然 ,遣懷 消愁
  • 聲聲慢 秋情 李清照 
    通過描寫 秋天 的景色,訴說自己飽經 憂患孤苦 無助 的處境,抒發了 深沉亡國 之痛、 流離 之苦和 孀居 之悲
  •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
    寫元夕 熱鬧 繁華 的景象,通過對 美人 的尋覓,表現了詞人 孤高 耿介 (光大正直)的人格,隱含了對南宋朝廷偏安江左, 紙醉金迷 (比喻奢侈浮華的享樂生活)生活的 憂慮不滿 
  • 勸學 荀子
    指出學習的 意義方法作用態度 ,論述學習能 改善 本性 ,使人在 知識道德 方面有所增益,勉勵人們堅持向學 積善 ,培養高尚的 品德
  • 山居秋暝: 五言 律詩 (全詩共八句,每句五個字)
    月下獨酌: 五言 古詩 (全詩共十二句,每句五個字)
    登樓: 七言 律詩 (全詩共八句,每句七個字)